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02 13:40:28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

这两天学习乘法分配律,孩子们的普遍感觉是比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起来难一些。作业中的错误也很多,主要错在一下几点:

1、78×(100+5)

=78×100+5…………这种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教好的理解

乘法分配律:括号外面的数要分别乘括号内的两个数,再把两个积相加。

2、85×99+85

=85×(99+85)…………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个别孩子

对式子中的数据理解不好,不明白加号后面的

85表示的是1个85,可以看成85×1。

3、104×25

=(100+4)×25

=104×25…………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有的孩子对乘法分配律的引用不熟练,变式之后又按照顺序进行计算,回到了原式。

4、76×54+76×47-76

=76×(54+47)-76…………有这种做法的孩子属于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不够灵活,当遇到部分积较多的时候,不能较好的应用分配律进行简便算。

5、25×32×125

=(25×4)+(8×125)…………个别学生在做题时 ……此处隐藏10735个字……,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效果好多了。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5

一、让学生从实质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如果只求形式把握不求实质理解,一方面从认识的角度看是不严谨的(形式上的不完全归纳不一定得出真理),另一方面很容易造成学生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不良认知习惯。如果满足于从形式上掌握乘法分配律,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也极为不利。因此,在教学时先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件茄克衫65元,一条裤子35元。王老师买5件茄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花多少元?学生用了两种解答方法即:(65+35)×5=65×5+35×5。借助对同一实际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二、突破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难点

相对于乘法运算中的其他规律而言,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是最复杂的,等式变形的能力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

1、在□里填数,○里填运算符号:如(25+45)×4=□○□○□○□……

2、在相等的一组算式后面打“√”:如16×7+24×7(16+24)×7□……

在这一组题目中教者重点评析了最后一道题:40×50+50×9040×(50+90)□。先让学生说说着一题为什么不能打√,再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征,分别写出与左右算式相等的式子。通过练习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又让学生照上面的样子写出的几个这样的等式,最后归纳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a+b)×c=a×c+b×c。

实际上课堂时学生对于能否找到反例的活动很感兴趣,可以尝试让学生也提几个反例,经过讨论逐个否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等式变形能力能够得到很大提高,有益于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